查看原文
其他

印广法师《法华经》讲记文字版·序品第一(2)

2017-09-04 快速关注👉 法华之家

法华经讲记·序品第一(2)第三次修订版

印广门清法师主讲


下面我们把《妙法莲华经》的译者——鸠摩罗什法师介绍一下,他是精通三藏的法师。三藏是指「经、律、论」。「经藏」就专门介绍宇宙人生的真理,介绍无量的修行证果的法门;


「律藏」是为了保护修行人的清净心,保护修行人既得的功德,规定我们在身口意三业而制定的戒律等,主要是约束我们的身,但身也离不开意;「论」呢,是对「经藏」和「律藏」加以解释、加以发挥,这个「论」可以由佛来论,也可以由菩萨来论。


鸠摩罗什法师是古天竺人,他的母亲在世时已证三果罗汉,她分析说:「你的使命是在中国,但可能会对你自身不利。」但鸠摩罗什大师不为所惧,发愿粉身碎骨也要弘扬正法,最终来到中国。那么他译经的特点,是「义译」。怎么叫义译呢?


他把梵文的意思圆融为汉文,显得比较自在;那么玄奘大师的特点是「直译」,一般显得比较生硬。相对而言,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经文,更受大众欢迎。


他曾经在过去七佛(毗婆尸佛、尸弃佛、毗舍浮佛、拘留孙佛、拘那含牟尼佛、迦叶佛、释迦牟尼佛)出世时翻译经典,而且准确无误。


下面我们就开讲正文。

 

如是我闻,一时,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,皆是阿罗汉,诸漏已尽,无复烦恼,逮得己利,尽诸有结,心得自在。


大家知道,佛陀弥留之际,由阿难尊者受阿难律尊者之托向佛请法,说:「佛啊!你灭度以后,我们结集经典的第一句话应该怎么说?」于是佛讲了「如是我闻」。由于有了「如是我闻」,所以三藏十二部经,不管是《阿含经》《地藏经》《金刚经》……统统都是《法华经》!万法都能平等!


可悲的是,如果讲不出「如是我闻」的真实含义,那「如是我闻」就等于白讲;如果我们真正把「如是我闻」搞明白,那一切法就都能成就!所以对「如是我闻」怎么样解释,至关重要!


如是我闻,它说尽了世间出世间一切万法的本来面目。我们先来打官腔,从名相概念上来对号入座,最后再打比喻,用心来观照这个「如是我闻」。


如果用「如来藏」来讲:「如」就是讲「空如来藏」,「是」就是讲「不空如来藏」,「我」就是「一心」,「如是我」就是「一心三藏」。


用「三身功德」来讲:「如」就是「法身功德」,「是」就是「化身功德」,「闻」就是「报身功德」,「我」就是佛。佛具三德。


对照「阿弥陀佛」:「如」就是「阿」,「是」就是「弥陀」,「我」就是「佛」,「闻」就是智慧,你懂不懂「阿弥陀佛」。


对照「理事」:「如」就是「理」,「是」就是「事」,「我」就是理事不二,「闻」就是观照,就是智慧。


对照「性相」:「如」就是「性」,「是」就是「相」,「我」就是「性相一如」。


对照「真俗」:「如」就是「真」,「是」就是「俗」,「我」就是「真俗一体」,「真俗不二」。


下面打比方来说明万法一如。

比如说:我讲「南无阿弥陀佛」六个字,它有字形有字义,是不是「不空如来藏」啊?发出来的声音有振动,是不是「不空如来藏」啊?「不空如来藏」是不是「事造功德」?是不是「相」?那么我动脑思维,动是不是也是「不空如来藏」啊?它动了就不空了。


那我在嘴巴没有讲、脑袋没有想之前,「南无阿弥陀佛」它在不在?(众答在),虽然在,它有没有形相啊?(众答没有),那就是「如」。想了,讲出来了,就是「是」。那么以那个无形无相存在的那个「如」,讲出有形有相的这个「是」,当下是不是就是「我」啊?


这就是「如是我」。明白了这个「如是我」是不是就是「闻」呐?是不是「如是我闻」?告诉各位:你明白了这个「如是我闻」,你即已不落三恶道!这个法太重要太重要!


我们之所以在六道轮回,就是因为执著于「是」,而不明白「如」,叫「执事昧理、执相昧性」。但是我这是讲的带有个体户的「如是我闻」,既然「如」无形无相,那么我这个如、你那个如、他那个如、牛如、狗如、马如、佛如、菩萨如、泥巴如……能不能分清张三如、李四如、王五如、杨八如?


(众答不能),所以叫千佛一如。那么由这个「如」变现出来的无量的「是」,有没有哪一个「是」不是哪一个「是」啊?明得此理,就是明心见性。在《楞严经》第四卷,就详细解释了这个问题:山河大地、日月星辰、一切有形有相的万法,皆为我们一念心坚固的妄想所现。


在《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》第四关「心现识变」时,大家不是做了一个实验吗?三分钟让.手.指.长.长,就是帮助大家体悟这个法。但是我们地球人现在心力比较小,变化得比较慢。那天人一念就可以窜到九霄云外,一念又变得比老鼠还要小……外道鬼神皆有这种道法,更不用说诸佛菩萨。


为什么我们不能?其实搞名闻利养,通过精打细算挣到人民币、搞到小别墅、小轿车,是不是也是千变万化呀?而且能够千变万化出什么高血压、糖尿病,是不是?这都是我们的智慧妙用。如果一个人不能生病,不能搞名闻利养,想害人都没有本事,这个人能不能成佛啊?(不能)。


他想做坏事的那种本事是不是智慧啊?我们的心是万能,就妙在这里。当破除了我们全部的烦恼习气以后,一切都能自在变化,那是圆满究竟之佛。这个法妙啊!我们之前讲过,白天黑夜都是心变出来的。


这是讲「如是我闻」。「如」者「阿」也,「是」者「弥陀」也,「我」者「佛」也。如是我闻,万法皆成;如是我不闻,万法皆不成。


要知道,佛讲三藏十二部经就是为了讲「如是我闻」;佛讲《法华经》《楞严经》,就是为了讲一个「如是我闻」。「如是我闻」就是为了讲一句「阿弥陀佛」。所以如果不知道佛是怎么回事,找都找不到,能成佛吗?不是异想天开?


为什么几千年以来「求道者多如牛毛,得道者凤毛麟角」,明白了吗?就是因为没有得到正法,而自以为得到了正法。这种悲哀的局面,从今天起,要画一个句号!我们发愿:要把释迦牟尼佛一万年末法扭为正法;要把在弥勒佛出世前这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灭法扭为正法!这就在于我们把握住「如是我闻」,这是佛法的命脉!


这个法重要啊!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,你怎么样修都成佛!你戴金耳环的时候,你观照金耳环是什么东西?嗑瓜子时观照,我在嗑瓜子,还是瓜子在嗑我?你一念观照就明白,念念观照,定力加深。


一时:这两个字也很重要,在每部经的第二句话都是「一时」。外道不能理解而再次轻慢,「佛法是搞迷信嘛,我们讲法记载某年某月某日某时,你们讲那个一时稀里糊涂,一时是什么时啊?」


其实,「一时」的「一」,表真心本来面目,万法都是归于「一」;「时」表无量的时间。大家注意!在佛法里有非常重要的秘诀:有了时间,能不能离开空间啊?有了时间、空间能不能离开万法?有了万法能不能离开生住异灭?东来西去,上升下沉,能不能离开这万相?「一时」,将时间、空间、万法、万相统统归为「一念」!


当明白「一」能够显现出万法,是「明心」;明白万法当下就是一念所现,这就叫「见性」。所谓「明心」,即在性见相;所谓「见性」,即在相悟性。


其次,从世间法来讲,佛用「一时」也堪为殊胜之法。古印度时,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代,诸侯分割全国,各自都有独立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大权,所以对时间的记载,也各立一家。全国没有统一的计时标准。


而当年的印度分为东印度、西印度、南印度、北印度、中印度五大片,每一片都分成若干的小国。你如果说佛于某年某月某日在哪里,那好了,那几百个国家,应该是张三王几年,还是李四王几年呢?是不是很麻烦?所以这本身来讲就是一种智慧,这是横向地来看佛讲「一时」。


从纵向来看,从人道往下有鬼道、畜生道、地狱道;往上有二十八层天的天道,各自对时间的感受都不一样。比如在我们人间50年,在第一层天的感受是1天;在第二层天1天是人间感受的100年;第三层天1天是人间感受的200年;


由此双倍递增一直到二十八层天;那猫啊、狗啊……畜生道众生,人道过1年相当于它们过7年;再看人道,我们在快乐的时候不知不觉,「啊!怎么天又黑了?」人在烦恼中、重病时,是不是度日如年啊?这也是一种定,但是这是乱定。


当年玄奘法师西天取经,从雪堆里发现了一禅修者,三弹指叫他出定了。他眼睛一睁,问:「释迦牟尼佛出世了没有啊?」唐玄奘告诉他:「释迦牟尼佛已经灭度一千多年。」可见他在释迦牟尼佛没有出世之前就入定,少说一千多年,多说几千几万几亿年……好,他老人家还真潇洒,「等弥勒佛出世的时候再说嘛!」说入定就入定了。


玄奘法师又是三弹指,叫他出定,说:「像你这样坐鬼窟窿,即使弥勒佛出来,谁来叫你啊?」他说:「对啊!那怎么办?」「现在就到唐朝去投胎,等我取经回来拜我为师,我给你剃度」。他说:「好!」当下就去投胎去了。


这个公案就讲到这里为止,以后的文章以后再说。也就是说,要等到弥勒佛出世,他还准备再入定五十六亿七千万年。在定中这几百千万亿年是一念而已,他没有时间的感受。


现代科学已经明白,时间是人类的一种错觉。但是它只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,没有办法突破时间的束缚。想突破只有用禅定功夫。时间都是我们的妄想在执著。那么,时间从何而来啊?


先来打官腔。在虚空世界山河大地、过去、现在、未来……这些万法万相没有显现之前,我们的真心就是真空,但真空不空,它能现出妙有。一切的万法当下具足,叫「法尔如是」。


再打比方说,家里有十万块钱存款。有没有哪一个家庭通过这个家长会议决定:这十万块钱,我们千万不能忘记,一忘记就丢了,有没有必要啊?


虽然不念,那十万块钱存款他知道不知道啊?以此比喻真空。这里他有没有时间、空间的概念?虽然没有,是不是「本自具足」啊?能保持这种心态,你是无量寿。永远不会死,永远都不会老,青春永驻。


诸佛之所以是诸佛,诸佛就在清净心中;凡夫之所以是凡夫,凡夫活在过去现在未来、东南西北上下、森罗万相种种分别之中。那我们再想一想,有时儿子看到邻居家买了辆新车,就想让老爸也买。


这时老爸想起了,「我家里还有十万元存款」,一下十个字,十个念,是不是?这十个念叫不叫时间的产生?不叫,这是「因缘法」。也就是说时间的概念在产生之前,它就已经存在,在佛法里叫「心生法生,法生心生」。


那么也有特殊的时候,他坐着发呆,突然想起来家里有十万元存款——什么事也没有,就想起来了。虽然是无因无缘,其实这个因缘是不是「法尔如是」?清净心中起了念,「十、万、元、存、款」五个念,第一个念是「十」,第二个念是「万」,是不是就形成了过去现在未来?


从此,心就在过去现在未来中执著。当取款买了新车,这个时间、空间、万法是不是就具足了?是不是清净心中变现出来的时间呐?这个法呢,看《楞严经·168字》,才能更加刻骨铭心地去观照和理解。这个法很难悟解,但是我们一定要突破。


一时,佛:这个「佛」字,是每一部经典第三炮。第一炮「如是我闻」,第二炮是「一时」。那么师父在解释「佛」字的时候,一般是按照「如来十号」——如来、应供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世尊,到后面再具体解释。「如来十号」是诸佛通号,是从十种不同的角度来解释什么是「阿弥陀佛」,什么是「如是我闻」,什么是真心本来面目。


在这里简单解释,佛是「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」。自觉,觉悟到万法即是我,我即是万法,这是「自利」解脱;觉他,是出世教化众生,为什么要「觉他」啊?众生还在迷惑中,要来成就一切众生;


觉行圆满,「觉」仍然是「自利」,「行」仍然是利他,「圆满」,怎么圆满呢?十法界一切万法无一法不真,无一法不如,无一法不是我,无一法不是他。这里的「佛」呢,特指当年的释迦牟尼佛。


下面一个字叫「住」。按照如来真实义,唯有《法华经》讲「住」,其它经典是讲「在」。但是我们发现,其它少说也有几十部经典也用「住」,有些同修提出疑惑。比如人们见面会经常讲:「请问您家住哪里啊?」「您在哪个单位工作啊?」所以,「住」是表根本,「在」是表权宜。


王舍城耆阇崛山中:「王舍城」是当年印度摩羯陀国的都城,摩羯陀国的国王叫频毗娑罗王,也是佛的在家弟子。这个「王舍城」呢,我们先从方便法来解释,它有两个美丽的传说,对解释佛法真实义也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,体现出佛传法地点的殊胜,怎么殊胜法呢?先讲第一个。


在古印度很久很久以前,有个国王生下一个王子,但是这个王子生下来是两个人背靠背,两个脑袋、四条胳膊,四条腿,奇形怪状。国王以为是妖怪,怕他祸害人类,把他一劈两半扔到荒山野外。一个罗刹鬼看不过去,就用神通把王子复原,用自己的乳把他喂大了。


所以王子长大以后,把当时的印度万八千国,通过武力征服而统一,把这万八千国王就全部集中到「耆阇崛山」中。干什么呢?也不杀害他们,给他们养老。一开始房子很简陋,结果连遭七次大火把茅草棚都烧掉了,于是国王发慈悲心,另外建造了城市住宅区,所以叫「王舍城」。


另外有个传说呢,也是在很古远之前,有一位国王叫班足。由于人类尚处于野蛮时代,国王上山打猎与一只狮子发生了两性关系,因此狮子生下了一个王子,还把这王子背到了皇宫。


这个王子他既有人性又有畜生性,非常残忍,特别地贪吃,每天都要换一道菜,所有的菜都给他吃尽了以后,就没有办法满足他的食欲了。后来一个大臣在城外发现一个弃婴,他心里一动,捡回去给太子吃。


但要吃人肉的话,不可能每天都有死小孩扔来供他吃,因此就逼着大臣把活的小孩来供养他。暴乱一触即发,有一千个小国的国王联合出兵,强迫国王把这个王子囚禁起来,「如果这样的话,我们就会失去民心,将来还怎样治天下?」


后来这个王子与山神勾结约定:「你帮助我能够夺取国王的位置,我就把这一千个王用来供养你。」所以当他取得王位以后,抓捕了九百九十九个国王,漏掉一个,叫普明。


过了一段时间,普明国王找上门来自投罗网,这国王讲:「我正要找你,你上门来找死啊!」普明讲:「我可不怕死啊!我怕死还跑来找你干什么?」「那你来干什么了?」「我在学一个法,等学完以后,我再来送死,行不行?」那国王讲:「不行!那谁能找到你啊?」普明说:「这次你没有找我,我不是来了吗?」


所以国王一想也对,他既然第一次敢来,那第二次还会来,所以就特意放他回去。多日以后,普明国王学法圆满了,又来见国王,并传于他明心见性之法。所以他不仅赦免普明,而且把这一千个国王统统释放,然后就说:「你们每人刺一滴血意思意思,来供养山神。」


大家可不要把这个神话传说看得那么糟糕,净看它的阴暗面,这里的法理奥妙无穷啊!像野兽那样的恶人,都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,何况我们这些行善断恶的修行人?一旦明白宇宙人生真理,能不能成佛啊?


能!所以这个「王舍城」呢,也叫「王赦城」。所以有些经典叫「王舍城」,有些经典翻译为「王赦城」。那如果翻译成「王赦城」的时候,我们就是后一种说法。但一般地来讲,我们兼顾圆融这两种传说。


耆闍崛山:翻译成汉语,叫灵鹫山。灵鹫是一种大鸟,这种鸟很有智慧。因为这个山的形相就像一只灵鹫。讲到这里,我们要会相归性。「王舍城」是表「涅槃城」,表法身坚固而不可动摇,灵鹫山是表无量万法;也可以把「王舍城」说为「心法」,「耆闍崛山」说为色法;或者「王舍城」表「正报」,「耆闍崛山」表「依报」,「依正不二」。


这个「中」,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。万法都是一个圆融的本体,万法都是一个大光明藏,大家注意!阿罗汉证到人我空以后,看到张三、李四、王五、山河大地,认为都是他的心变出来的,在《楞严经》被判为大我慢。


可是佛菩萨明白,无量的万法都是一个心。许多人对这个问题很难突破,如果你还有迷惑,就好好把做梦观照清楚。在梦中张三、李四、王五各有各的肉身、思维、语言,是不是都是做梦的一个人一个念在变现的?佛法讲到这里,「唯智能入」。


与大比丘众,万二千人俱:出家人落发以后,年满二十岁,出家修行两年,机缘成熟方可受三坛大戒,成为「比丘、比丘尼」,但必须要「明心见性」。


「比丘」含三义:一者,乞士。「乞」表下贱;「士」表高贵,高贵的叫花子,它有双重含义。印度民族盛行修行,对出家修行人非常恭敬。佛陀规定僧人托钵乞讨为生,既可以破除贪心,又可以破除贡高我慢,并作众生福田。也有解释「乞士」为「上乞佛法,续佛慧命;下乞衣食,维持生命」。


那在我们中国,由于佛法是由皇帝礼请而来,对出家人生活待遇很高。寺院是由国家拨地,并且管理地产。二者,破恶。「破恶」就是破除我们的烦恼习气,保护好身、口、意这三业。三者,怖魔。出家人登坛受戒时,三师七证问:「汝是大丈夫否?」回答:「是大丈夫。」那女众受戒也是这样回答。


「大丈夫」是带有承担如来家业,教化众生的含义。再问第二句:「汝发菩提心否?」回答:「已发菩提心。」这个话铿锵有力啊!「发」是成就的意思,表示已经「明心见性」,否则他不会舍下一切的名闻利养来佛门中修苦行。


这个时候,地行夜叉上报空行夜叉,空行夜叉上报天行夜叉,这个天行夜叉在第六层天,报告波旬魔王:「三界又少了一名众生,佛界又多了一名菩萨。」魔王听到汇报以后,生烦恼。他是出于本位主义,不愿意人才外流。


藕益大师明心见性以后退掉比丘戒,一生叫菩萨戒沙弥。怎么叫「比丘」?只有拿如来正法这个标准,自己来衡量。当然,在家人不必在名相上执著,出家人对这个问题应该慎重。所以藕益大师退戒,也是为了以此现身说法。


「比丘」加个「大」字,含二义。一者方便说为万二千比丘,根机深厚,影响力大,地位尊贵;二者从根本来讲,这些比丘都是回小向大,外现声闻相,内秘菩萨行。


万二千人俱:佛的常随众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。那么这次是佛在临终之前要传《妙法莲华经》,所以将在各地弘法一方的众多弟子全部召集回来。佛法不离世间法,最后之教,临终遗嘱,该到的都要到。


皆是阿罗汉,诸漏已尽,无复烦恼:「阿罗汉」在这里是表果位,前面的「比丘」是对照为在因地修行。所以这里介绍的那一万二千个比丘都已证得阿罗汉。「阿罗汉」含有三义:


一者,应供。这里的「应」解释为道交感应、因果报应。方便说为阿罗汉已经是超越轮回的圣人,理所当然接受人天供养。其实「应供」也是基本法,不仅阿罗汉、佛菩萨,一切天人鬼神大众都是应供。


应什么供啊?应自己对自己和一切周边环境的供养,而得相对的报应。善待他人,善待一切万法,你得善报;反之而受恶报;你以佛心待己待人,对待一切万法,你受佛菩萨果报。这就是讲「华开莲现」。在《楞严经》说为「当业轮转」——当恶业轮转为恶报;当善业轮转为善报;当佛菩萨之业轮转为佛菩萨之报。


二者,杀贼。这里的「贼」涉及到肉团身五蕴四大,这是我们无量劫以来最大的敌人,所以把它看破,放下,当成仇人一样。这个肉团身不是我,是「我所」,是我利用的一种工具而已。


三者,无生。无生:证得自在的灵体,可以独立于肉团身之外,而自在无碍。然后在证道位就知道,这个肉团身无量劫以来的生死都是虚妄的,生生世世的这个肉团,就好比是衣服而已——隔三差五换一件。


但是穿衣服的人,他死了没有?生了没有?没有。是打这个比方。果真听得明白,我们当下解除对于死亡的恐惧。再比如,拳头变成手掌,拳头灭了没有啊?手掌当下就是拳头啊!手掌生了没有啊?也叫「无生法忍」。


诸漏已尽,无复烦恼:这里涉及到「阿罗汉」的四个等级。


一是初果罗汉,也叫须陀洹。初果罗汉破除了身见,明白人有来世,不生不灭的道理,懂得生死是一种因缘法则。他的功德:第一,永远不落三恶道;第二,七次往返人天。二果罗汉叫作斯陀含,还要一返人天。


三果罗汉,叫作阿那含,也叫作「不还」。怎么不还呢?他在天上最后一生,再也不到人间来;或者在天上只有最后一生,如果圆满以后天上也不来。因为二十八层天都是凡夫天。那么这里的「诸漏已尽」,一定是指四果罗汉,也叫阿罗汉。


这个「漏」主要是指在三界六道中的粗重粗浊的见、思这两种烦恼。「见」,一般地对应于世间法里的世界观,他懂得了人没有生死;「思」就是我们的烦恼习气,杀生、贪、嗔、痴、慢这些粗重的烦恼没有了。无复烦恼,就是「诸漏已尽」,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。


逮得己利,尽诸有结:「逮」就是「得」,「得」就是「逮」。指四果罗汉已经成就了自己的功德。尽诸有结,「尽」在这里解释为断除了一切的「有结」。这个「有」呢,既可以笼统地解释为三界里的见思烦恼;也可以细讲为三有、九有、二十五个有。


所谓「三有」,就是把六道分成三界——欲界、有色界、无色界。欲界包括人道、鬼道、畜生道、地狱道、包括六层天,第六层天往下都叫欲界,此界众生对五欲(色欲、声欲、香欲、味欲、触欲)非常执著。


从第七层天到第二十四层天,叫有色界。有色界的天人不需要通过男女生活来生儿育女。利用禅定功夫,由下层天往上实行生命的进化,越往上越殊胜,自己生自己,从下面一层天生到上面一层天。天人几百万岁,身体都净如琉璃。


还有另外一种天身更加殊胜,也就是从二十五层天到第二十八层天,叫无色界天。他嫌有色界天人这种肉身拖累,不自在,故证得一个灵体,跟「阿罗汉、辟支佛」很相似,但是阿罗汉、辟支佛那个灵体永远不会六道轮回。而无色界天人福报满了以后还要往下落。


原因即在于,天人修的是凡夫禅定,他以一种强烈的意识心命令自己,这个肉身空空空……就想这肉身没有,但是他烦恼没有除,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还在;而阿罗汉、辟支佛是通过艰苦的修行把贪嗔痴慢疑,杀盗淫妄酒这些粗重的烦恼习气全部破除,所以他永远不落六道轮回。如果愿身再来,又当别论。


有色界天十八天,禅悦胜过男女之欲的快乐一万倍!欲界众生最难放下的就是男女生活。我们要权衡利弊啊!要修行啊!男女生活不断,你都超不过第六层天!欲界六天还有夫妻生活,但比起人间来不知道要文明多少倍。第四层天、第五层天、第六层天的天人,他们笑一笑、看一看、手拉一拉就满足了,而且就能生儿育女。


也有的把它说为「九有」。欲界一个,有色界四禅天是四个,无色界四空天也是四个,叫「九有」。这九有也是从九个方面来划分众生的类别,都有各自特殊的烦恼。


「二十五有」呢,地狱、饿鬼、畜生和阿修罗道,叫四有;以须弥山为中心,分四大部洲,也是四有,地球在南瞻部洲;四禅天加四空是八有;再加欲界六层天这六有,还有带有特殊性的一个无想天、一个五不还天、一个大梵天,一共是二十五有。


那么无想天的天人其实包含在四禅天中,他修无想定,也能得到四禅天的大福报,但是福报完了以后下无间地狱。现在有些人把修禅定偏离成无想定,或者开天眼、开天耳,在动相都还没有破除,就自以为是。大梵天是指一种外道,这种外道把这大梵天看成是一切万法的主宰、看成是佛、是上帝。「五不还天」是三果罗汉寄居之处。


这是「尽诸有结」的「有」,讲到这里。「结」就是烦恼,障碍我们开智慧、证涅槃。「有」即是「结」,「结」即是「有」。


讲「尽诸有结」也好,「诸漏已尽」也好,「无复烦恼」也好,一般地都是在介绍四果罗汉以上的境界。当然这个烦恼,这个「结」,这个「有」啊,既通大乘也通小乘,但最低保障线是解决了三界六道里粗重的见思烦恼。


如果讲大乘,那就涉及到阿罗汉、辟支佛破除尘沙烦恼以后明心见性,尚有四十一分无明微细烦恼需要破除;包括等觉菩萨的生相无明,都叫「有」,都叫「结」,都叫烦恼。


心得自在:心得自在,身必然就得自在;身得自在的人,你心不一定得自在。身得自在的人,你在某一个时空点,可以说为心得自在,但是不究竟。这个「自在」的含义我们要明白,是讲自在自在,再也不会为自己、为名闻利养去生烦恼、打妄想。

 

其名曰:阿若憍陈如、摩诃迦叶、优楼频螺迦叶、伽耶迦叶、那提迦叶、舍利弗、大目犍连、摩诃迦旃延、阿㝹楼驮、劫宾那、憍梵波提、离婆多、毕陵伽婆蹉、薄拘罗、摩诃拘絺罗、难陀、孙陀罗难陀、富楼那弥多罗尼子、须菩提、阿难、罗睺罗,如是众所知识,大阿罗汉等。


从这里往下,介绍法会大众的代表。要注意,以欢喜心跟听故事一样来学习,你容易进入境界。但是,每一个菩萨的公案,都是现身说法,启发我们修行的智慧。要放心,把每一个菩萨就当成是你自己。这就是修行,这就是微妙法。懂了以后讲给别人,这也是讲经说法,度化众生。

 

阿若憍陈如

 

五比丘之一,婆罗门种。「阿若」是名字,讲全了,叫「阿若多」,译作已知、无知、了本际;憍陈如是姓氏,译作火器。在无量劫以前,这个憍陈如就是《金刚经》上讲的歌利王。佛得道以后,首先度他。因为佛在因地发愿,得道以后首先要度化自己的恶缘。佛讲了小乘的苦集灭道这四圣谛法门,憍陈如当下证阿罗汉果。

 

摩诃迦叶

 

译作「大龟氏」。他的先祖修行,有灵龟负仙图而应,从德命族,所以叫「龟氏」。「摩诃」可以解释为「大」,因为在佛的弟子中姓「迦叶」的人太多。这个迦叶因为是佛的大弟子,所以叫「摩诃迦叶」,属于是「头陀第一」。「头陀」译作「抖擞」,即去除尘劳烦恼。


修头陀者有十二个规定:(1)要选择空闲的地方;(2)要过托钵的生活;(3)次第乞食不择贫富;(4)每天日中一食;(5)要适量饮食;(6)午后不得饮浆;(7)要穿粪扫衣;(8)只有三身衣;(9)要常树下坐;(10)要常露地坐;(11)要在坟间坐;(12)要常坐不卧。


我们要懂得珍惜福报啊!几十个人睡大通铺,是不是很苦、很乱七八糟的?可是比起佛菩萨老前辈来看,我们现在是天堂啊!而且人多在一起,是不是很快乐,很自在啊?往往就能以此更好地调整我们的心态,就看会不会用心,修行人要了生死啊!


但是佛也规定,这十二种苦行你任意选择其中三项,你就叫苦行僧,可是摩诃迦叶他全部修,所以叫「头陀第一」。这个第一还有缘故。摩诃迦叶是当时印度的一个婆罗门贵族,大富翁,他把所有的家产来供养三宝、供养穷人、放生等等。


他皈依佛剃度的时候已经一百多岁。富贵而入道,年老修苦行,我们作何感慨啊?讲老实话,就是过去皇帝国王的生活标准,都不及现在啊!我们要当心呐!虽然时代变了,成佛的标准没有变。把多余的钱财用来供养三宝,用来办慈善事业,这是菩萨道。


摩诃迦叶还有一个别号,叫「饮光尊者」。关于这个别号的来历,有一个公案。久远劫前有一讨饭女,为了求佛加被,每天佛前礼拜。礼拜时,她看见佛脸上的金脱掉一块,心里很难过,心想若我有了钱,一定要为佛装金。


她发了这个愿马上就有感应,一天走到路上捡了一枚金币,等于发了一笔财,这下可满她的愿了,于是就拿到金店里去找打金的师傅。而迦叶尊者的前身就是这个造金师,他问道:「你从那里得来的金钱呢?」贫女答:「我在路上捡的!」造金师再问:「捡了金钱,为什么不买衣服穿,买些吃的,或者住间好的房子呢?」


她说:「我曾经发了愿,要为佛像装金的!」造金师感动了,说:「好,我也随喜你的功德,我去替佛像装金不要工钱!」从此以後,第二生,贫女和造金师两人都感得了果报,身上有光明。到了释迦佛成就时,他们的善根都成熟了,同时出家。


那么真正讲这个「饮光」的含义,是指一个人不管走到哪里,你能给人以安全感、智慧感、庄严感,这就叫佛光普照。依报随着正报转,一个人心地光明、慈悲柔软,他表现在举止、言谈、衣食住行,他的气质就能摄受人。


这个东西是装不出来的,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心态。有些人尽管长相很庄严,但他心理阴暗,别人看到是不是感到恶心呢?总感到这个人是装模作样。


有一个小孩子在大街上看到许多人亲近残疾人。回去就跟他爸爸讲,又问怎么那么多人都很喜欢他?他爸爸又问他:「那你喜欢不喜欢他啊?」小孩想了一下说:「我没有理由不喜欢他,他看起来特别慈悲。」所以他爸爸告诉他:「那就是贤人」。


这是不是我们修行的秘诀啊?你不要老想去改变别人,那是打妄想。老想改变别人,他表现出来的气氛一定是与别人格格不入。当然你发慈悲心,为了度化人又当别论,那你一定是充满了慈悲,无我。

 

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

 

三个迦叶三兄弟,分别为老大、老二、老三。优楼频螺,翻译为汉语叫木瓜林,这个迦叶常在木瓜林里修行;伽耶,译作城,其家在王舍城南;那提,译作河,住在流经伽耶城东的尼连禅河旁,故得斯名。兄弟三人都是修崇火外道,也就是修火观。


怎么修火啊?观想自己就是一团火,然后在火里走路,在火里吃饭,把火吃进去就跟喝清凉水一样。连火都可以跟我们自己相容,那么我们的冤亲债主能不能跟我们相容啊?能。要注意从中开智慧啊!


那么佛成道以后,把目光对准了这弟兄三人,先从老大开始。佛以旅途借宿这个名义开口,说:「长老啊!我长途疲劳啊!能不能借贵方一块宝地,给我睡一个晚上啊?」他说:「我们这没有多余的地方可以住宿呀!


倒是有一个地方,但是在山洞里,那里有一条火龙啊!你去,它会把你吃掉啊!」佛讲:「那也没有办法呀,将就一下吧!」好!到了半夜,火龙用邪火烧佛,佛陀入于三昧,不得其害,然后把火龙收入钵中并给它说法,所以火龙皈依佛陀。


佛在该出手的时候就出手,多次示现神通,最终收服这个「优楼频螺迦叶」。那么老大带着五百弟子一来,老二老三自不待言,相继带几百弟子皈依佛陀。僧团一下扩到一千多人。

 

舍利弗

 

译作「鹙鹭子」。印度有一种鸟叫舍利,也就是中国的鹙鹭鸟。它的两只眼睛特别明亮,舍利弗的母亲因为眼睛特别明亮,所以叫舍利。那生下的舍利弗跟他母亲一样地庄严,眼睛明亮有神,所以又叫舍利子。舍利弗在十大弟子中,是「智慧第一」。他在娘胎里即已崭露头角。这里要把下面一位菩萨提前来解释,叫「摩诃拘絺罗」。

 

摩诃拘絺罗

 

「拘絺罗」译作「大膝」,因膝盖特大故以此得名。摩诃拘絺罗跟舍利弗的母亲为姐弟二人,常常辩论。那这姐弟二人在过去的辩论中,总是拘絺罗占上风。但是突然有那么一段时间反过来,他一辩论就输。拘絺罗正在纳闷的时候,他猛然想到姐姐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,明白了,一定是姐姐肚子里的这个外甥,是个不可思议的圣人投胎。


因为拘絺罗野心勃勃啊,他还想统领印度修行界。所以一发心,上外求法十多年,修种种苦行,研究种种学问,故而自以为什么都懂,回来首先想拿舍利弗开刀,在外甥头上做人。舍利弗在八岁的时候,几乎通晓一切经典,堪称辩论第一,所以就成为长老。


你不要以为胡子那么长,你就是长老;我师父今年146岁,就是长老。不一定,那是年龄长老。七岁称长老叫性德长老。拘絺罗回来以后听说自己的外甥已经皈依佛剃度,心里愤愤不平,说:「我这个小外甥八岁就已经名闻天下,释迦牟尼何德何能作他的老师?」


所以跟佛要讨回这个小外甥,说:「我跟你辩论,我赢了,小外甥给我带走;我输了,脑袋给你。」讲话这么狂妄。其实他哪里是佛的对手啊!佛问他:「汝以何为宗?」宗就是宗旨,立论的根本叫做宗。他说:「我以一切法不受为宗。」不受就是不执著,我一切法不受。


佛又问:「还受是见否?」就是说,你既然一切法不受,那你接不接受你这个宗呢?是不是自相矛盾了?你看佛多有智慧啊!拘絺罗哑口无言,耍无赖。屁股一转就跑了。为什么跑啊?他进退两难。


如果接受的话,他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?我讲一切不受,我怎么接受了?如果不接受的话,还立什么宗啊!跑到半路还是回来找佛:「男子汉大丈夫说话算数,脑袋给你。」佛讲呐:「我要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啊?」这个时候很乖了,跪下来剃头。


这个菩萨有一个外号叫「长爪梵志」。长爪,就是指甲生得很长很长,为什么长呢?他为了修行,修指甲的功夫都没有。小乘人修行非常精进啊!脸不洗牙不刷不说,指甲不剪,头发也不剃。僧团当初也是蓄发的。那么后来怎么剃头呢?


是因为有居士看到出家人脸也不洗,牙也不刷,指甲也不剪,澡也不洗,头也不剃,形成了一些传染病,瘟疫流行。就是修正法,我们不注意因缘法则也会生病。所以居士向佛建议僧人把头发剃掉,这才规定:出家人要剃光头,每半个月要洗一次澡。


舍利弗的「智慧第一」还有一个缘起。有一天,马胜比丘穿着袈裟手持钵盂到村子里乞食,他的举止上下都非常庄严,自然威重,过路人都为他的仪容举止所打动,而油然生出恭敬之意。舍利弗正好看到,他心想,这位长老必定是得到了一位高明的师父调教,否则不会这般庄严。


于是,他当即上前问马胜比丘,:你的师父是什么人?给了你一些什么教诫?请你能如实回答我。」马胜比丘回答说:「我的师父是释迦牟尼佛,他得到了一切种智,是天人之间伟大的导师,相貌端正威严,而且具有极大神通,无人能比。他教了我几句偈语,我就说给你听吧:诸法从因生,诸法从因灭。如是灭与生,沙门说如是。」舍利弗听了偈颂,当下即证初果罗汉。


憍陈如当下证四果罗汉,舍利弗当下证初果罗汉,是不是讲「华开莲现」呐?是不是讲见道当下就成就啊?而且苦集灭道四圣谛,它远远不能跟「一心三藏」万分之一比,无量分之一比都不能比啊!

 

大目犍连

 

这个「大」字在这里来讲,应该叫「摩诃目犍连」。在佛法里,「摩诃」不可以翻译为「大」,但是因为没有更好的词语来翻译,所以勉强解释为「大」。僧团内好几个「目犍连」,那这个是大弟子之一,因此叫「大目犍连」。目犍连是「神通第一」,他与舍利弗是拜的把兄弟。


他与舍利弗同为首座和尚,帮助佛陀管理僧团,降服外道。很好玩的是,目犍连见佛后,佛讲了一声:「善来比丘,须发落地,袈裟著身!」目犍连眼一睁,啊?没有看到剃刀,当下头光光的,胡子也没有了,因为他自己以为是「神通第一」,是不是?这个衣服没有谁给他穿袈裟穿起来了。


所以佛教化众生,观机逗教。你不是神通第一吗?给你个下马威。所以老师帮助弟子,既可以行善法,也可以行恶法,可以安慰,可以赞叹,可以哄骗打骂……那作为弟子,不可以任何下劣心来对老师妄加分别。现在有些弟子他还跟老师平起平坐,强词夺理,甚至诽谤。刚才讲了「应供」,好好掂量掂量自己,你要受什么报应。


但是目犍连最后呢,不得善终。那么在解释这种公案的时候来讲,曾经有些同修向我提出来,他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。为什么说目犍连已经证到神通第一,却不能保护自己?在《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八·四意断品第二十六之一》中记载,目连报言。我本所造行极为深重。要索受报。终不可避。非是空中而受此报


由此可见,这是过去世中目犍连的恶业现前,而今受报。因果报应,丝毫不爽。躲得过初一,躲不过十五。所以业报现前,目犍连尊者并没有用他的神通去躲避,而是坦然接受。


再看,舍利弗与目犍连这两个人是把兄弟。目犍连不是神通第一吗?有一次非要叫舍利弗跟他一起到哪里去,舍利弗说:「不行,我没有时间去。」于是目犍连用了百般的神通,舍利弗动都不动。


一个智慧第一,一个神通第一,为什么他动不了舍利弗啊?舍利弗理都不理他,他用一种逆反的心理把它隔开了。所以我们如果在遇到天魔、鬼魔干扰的时候,我们的护身法宝—你不要理睬他,什么事都没有。他甚至还磕头皈依你、做你的弟子,你信不信?一定要明白。


其实我们的智慧就是清净心,不动心起念。走火入魔、被鬼神附体的人,大多是好打妄想的人。他一念心害怕了、恐惧了、打妄想了,就给他们有机可趁。修行人修到一定的阶段,他心里没有东西。


你问他刚才想什么,他想了半天:「我刚才什么也没有想。」这是自然的成就。你经常观照「如来藏」,观照清净心,形成习气以后,你想打妄想、想生烦恼都生不了。这就是圆顿大法——一步登天,无修而修,无证而证。


佛在《楞严经》讲,「想升情坠」!「情」就是我们太执著于有形有相的种种,叫「情」。「想」带有浪漫主义,海阔天空,他这个心是不是往上飞,往上扬?不学佛的人,他能以此升天。学佛的人加一个「如来藏」道理,一定是往生佛土。

 

摩诃迦旃延

 

在佛十大弟子中是「论议第一」。讲经说法特别灵活,铁嘴铜舌,就是活人能说死了,死人能说活了。据说现存有《迦旃延论集万八千颂》,专门记载他怎样讲经说法,所以对讲经说法的同修来讲,很值得借鉴。


比如说人家跟他讲:「世界上有鬼啊?我们怎么从来就没看到?」他就能讲出道理来,说:「鬼是三恶道啊!是受苦啊!就跟人坐监狱一样,坐在监狱里你能不能看到他呀?


那你看不到他,能不能说他不在啊?」那么人家又问他:「那么天堂的人是最自在喽!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天堂的人啊!」他又讲了,说:「天堂的人啊!到我们人间里来啊,就好像我们到那个臭茅屎坑去一样,谁愿意来啊?」很多同修困惑,说:「我家里的那些老顽固讲啊,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在念阿弥陀佛,请问谁去种地,谁去做工?请问吃什么?穿什么?


师父,我就没有办法回答了。」这个问题最容易回答了,你就这样讲:「如果全世界人都在学佛,地球当下成为天堂。天上的人也好、佛菩萨也好,一定会用直升飞机来空投大米白面……」他说:「这怎么可能啊?」那你再反过来讲:「那你讲全世界的人都来学佛,怎么可能啊?」即使没有道理也是道理,叫以牙还牙。但是,如果真的是全世界的人都在学佛,我们还愁吃穿吗?佛讲他会带领天人大众来供养,根本不用操心。


「迦旃延」有一个外号,叫作扇绳。他的父亲早早过世,他为了托住母亲不使母亲改嫁而扔下他当孤儿,所以把他母亲哄得团团转,使他母亲不忍心扔下他。这个小孩子很会用心机,所以人家给他取个外号,叫扇绳。


印度天热,到哪里都要随身带一把小扇子,为了防止丢三落四,就养成一种习惯,用个小绳子把扇子拴在手上。所以我们当老师教化众生,也要善解人意,你要琢磨对方的心里在怎么想,要琢磨,讲话要逗机,法门也要逗机。

 

阿㝹楼驮

 

是佛之堂弟,在十大弟子中是「天眼第一」。这个菩萨有一个别号,叫作「无贫尊者」。缘起于在因地修行啊,有一世他是农夫,看到一位老比丘(已证到辟支佛果位)下山托钵,空钵而回。于是生出同情心说:「这袋粗米饭若你不嫌弃的话,我供养你。」


当这个老比丘走以后,阿㝹楼驮收工,随后一只兔子活蹦乱跳地跳到他的肩膀上。阿㝹楼驮很有感慨,人都难以糊口,怎么能还养活一只野兔子,于是把这只野兔子放下来。可是三放三上,这只兔子连续三次就是要跳到他的肩膀上,所以他也觉得这也是缘分啊!善人就是善人,如果是恶人的话,是不是正好回去肥噉一餐呐?


回家以后呢,这只兔子一放下,立地变成一只金兔。所以从那以后他连续九十一个大劫长命、富贵,叫「无贫尊者」。佛在《地藏经》讲啊,供养三宝,舍一得万。应供应供,到底谁供养谁啊?你不是供养寺庙,是供养自己,你是种福田。

 

劫宾那

 

译作「房宿」。他年老的父母没有儿女,向天上的星星「房日兔」祷告赐给一个儿子,所以劫宾那菩萨从天上下凡。「房日兔」在二十八星宿里属于第四星宿,劫宾那在佛弟子中他是「星术学第一」,在中国历代朝庭都有专门观察天文的官吏。这些人一般都是天星下凡。


同样一个人相,来历千差万别,大体说来有四种:一者,过去世是人,今生今世保本又得人身,这一类的人比较少。一般来讲比较安分守己,没有大的特殊才能;也不会太愚痴,太野蛮。二者,从三恶道而来,这一类的人为数较多,但是五花八门。有的比较愚痴,有的比较凶暴等等。


三者,从二十八层天下凡。这一类的人为数也不少。一般长相比较庄严,为人平和,讲道理。四者,那就从佛土来的菩萨。他比较有智慧,到哪里都有一种号召力、摄受力。在座的同修属于哪一类,大家听了《法华经》以后你自己去对号入座,你自己就知道你是从何而来,来干什么,后面在〈方便品第二〉就要讲到。

 

憍梵波提

 

这是个梵语,翻译为汉语叫「牛呞」。他吃饭就像牛吃草一样。牛吃草,是先囫囵吞枣,吞进去再说;等没有事的时候,消消停停地把胃里的草再吐到嘴巴里来重新嚼,叫反刍。那这个菩萨怎么得到这样一个外号的呢?


缘起于他在因地修行的时候,曾经轻慢挖苦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和尚。这个老和尚在吃饭,没有牙齿是不是很麻烦呐?


嘴巴啵嗒啵嗒的,憍梵波提跟他闹着玩说:「你这个老和尚,吃饭像牛吃草啊!」这个老和尚当下就沉下脸来:「你还不赶快忏悔,我已证到阿罗汉,你要受恶报!」所以他又吓出一身冷汗,赶快跪下来忏悔,地狱没有下,连续做了五百生生世世的牛。


虽如今转生为人道,习气还在。佛为了防止其他人重蹈覆辙,再犯像他一样的错误,就把他送到天上去,由天人供养。所以他这是「受天人供养第一」。他这是因祸得福,由于他有过去世中的善根,所以这次遇佛闻法,证四果罗汉。


憍梵波提一句并没有多大恶意的玩笑,尚且受此果报,何况我们还带有恶意的那些恶语、恶行?因缘果报,丝毫不爽啊!修行人要善护意业,善护口业,善护身业。

 

离婆多

 

译作「室宿」。按古印度以天际可见群星为标据,分东西南北各七宿,宿各有名,其北方七宿为斗、牛、女、虚、危、室、壁。在古人看来,这些星宿各有一神主宰,轮流值日,掌理人间吉凶。离婆多之父祈于室宿神阿醯多陀难而得子,因以室宿为名。


有一次离婆多因事远行,旅居客店,独处一室。夜半,忽见一鬼,扛一死尸,放在自己面前,由于灯光晦暗,看那死尸不甚真切,然而似曾相识,颇类自身。


正在惊诧,又来一鬼,一手揪住先来之鬼,一手指地上死尸,厉声责问:「此物为我所有,你为何私自窃据?」先来之鬼抗辩道:「是我之物,我自扛来,与你何涉?」后来之鬼骂道:「放屁!明明是我扛来!」二鬼相争不下,便动手抢夺死尸,扯来拉去,不分胜负,所以就让离婆多作证。


离婆多吓得半死:「糟糕,我若说实话,后来之鬼不饶;若吐谎言,先来之鬼不赦。唉,左右为难,终不免一死。还是实话实说吧。」于是,便壮起胆子答道:「我亲眼看得真切,是先来的这位大爷扛来。」


后来之鬼一听,勃然大怒,一把抓住离婆多的胳膊,咔嚓一声,折断下来,摔在地上,狞笑道:「不老实的家伙,看你还敢说谎话?」离婆多血流如注,疼痛难忍,先来之鬼忙上前抚慰道:「乖乖,不要紧,待大爷替你重新接上。」随即从死尸身上拧下一只胳膊,为离婆多接在原处。说来也怪,转眼之间,创口愈合,完好如初。


不料后来之鬼不肯罢休,又把离婆多的另一只胳膊折断,前来之鬼复又扯下死尸的另一只胳膊为他接好。继而,断腿,接腿,断头,接头,断胸腹,接胸腹,不一会,离婆多的身躯竟全由死尸的各部组凑而成,而其原来的头颅和肢体,东一块,西一块,狼藉在地,血肉淋漓。


二鬼哈哈大笑,迅即蹲在地上,随拣随吃,大嚼一通,连骨带肉,囫囵下咽。顷刻吃尽,抹了抹血盆大口,跳跃而去。房间里又剩下离婆多一人。


离婆多当下目瞪口呆,自问道:「究竟我现在是有身体还是无身体?若是有,刚才明明被两鬼吃掉,而我此身尽是他人的身体。若是无,为何有此身随着我走?」他好像发疯似的逢人即问:「你见到我否?」后来遇到舍利弗,他问道:「我现在是有身体还是无身体?」舍利弗问他:「你是何人?」「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人还是非人。」就把之前的事情告诉舍利弗。


舍利弗语诸比丘:「此人自知无我,易可得道。」而对离婆多说:「我们的身体是由父精母血的四大而成,不是自己所有,假名为身。」离婆多一听到此身假和合,即得道果。《增一阿含经》说他「坐禅入定,心不错乱,所谓离曰(即离婆多)比丘是」,在诸罗汉中,被誉为「无倒乱第一」。

 

毕陵伽婆蹉

 

译作「余习」。怎么叫余习呢?毕陵伽婆蹉乞食常渡恒河,每次到河边,弹指言︰小婢,给我让路。水即两断。河神不满,去找佛告状。佛叫来毕陵伽婆蹉,向河神忏悔。


谁知道这个尊者呢,说︰小婢莫生气!今天向你道歉。大众笑成一团,怎么向人家忏悔还叫小婢?佛解释这个因缘︰此人五百世来,常生婆罗门家,自恃高贵,常轻慢他人。他叫河神小婢并无恶意。虽然已证到阿罗汉,犹有余气。

 

薄拘罗

 

这个菩萨在佛弟子中叫「善容第一」。小孩子落地是不是千篇一律哇地一声就大哭啊?可是这位菩萨一出生就笑容满面,爸爸好、妈妈好!这本来是个好事,却把爸爸妈妈吓死了,这生了一个妖怪啊?


一不做二不休,狠心地往那油锅里一扔,他仍然是嬉皮笑脸的;又把他扔到锅里开水煮,盖子一揭还是活的;最后把他扔到海里去了,一条大鱼过来吞到肚子里,渔民把这条大鱼又捕起来,一刀刺进去,小孩子又蹦出来,还是嘻嘻哈哈的,叫「五不死」——火烧不死,汤煮不死,水淹不死,鱼吞不死,刀刺不死。


之所以得其果报,据《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•薄拘卢品》中记载,在往昔毗婆尸佛时代,薄拘罗曾于盘头摩国卖药,以药布施众僧一年,令一年内药品无缺。


以此布施因缘,于九十一劫,不堕恶道。在天上人间,其福自然见。所作德少耳,受福不可量。又云:其年百六十,于此无垢浊,未曾有疾病,所生处常安。


摩诃拘絺罗,我们已经提前作了解释。

 

难陀孙陀罗难陀

 

后面还有个「阿难陀」,在须菩提后面也还有阿难,所以我们把这三个难陀呢,一起来解释。「难陀」都叫欢喜、善欢喜。


先讲第一个难陀,是「放牛难陀」。他就牧牛问题向佛问难,佛陀讲出牧牛十一妙法,令其折服,剃度出家。


第二个难陀是「阿难陀」,是佛的堂兄弟,跟提婆达多是亲兄弟。提婆达多把佛视为仇敌,而「阿难陀」当佛侍者,这体现出佛法里,只以道处,不以情交。阿难陀呢,在十大弟子中是「多闻第一」。


无量诸佛所讲无量万法,阿难过目成诵,入耳不忘。所以摩诃迦叶赞叹阿难,佛法大海水,阿难心中流。他是这样一种善根。他与佛同时在空王佛座下发心修菩提行,释迦牟尼已经成佛就是无量无量百千万亿……的年代,这个期间已经又有几万尊几亿尊佛都成就了,可是阿难还是一个初果罗汉。


所以在佛法里,聪明反被聪明误,愚蠢人得大利益。但是阿难又有他不可思议的长处。他特别慈悲,处处与人为善,在楞严会上处处为末法时代的修行人而请法。因为此善根,使得他在无量劫中没有落三恶道。对于自己已有善根,要保护,不能丢失;未生之善,要慢慢培养。


孙陀罗难陀,这是佛同父异母的亲兄弟。前面「孙陀罗」是他老婆的名字,印度第一大美女,为了区别三个难陀,叫他「孙陀罗难陀」。


佛陀回迦毗罗卫国故里,依然入城乞食。孙陀罗难陀在王宫楼上见此情景,便祈请佛和弟子们每日乞食来王宫,以便他供养。第二天,佛在精舍,让阿难等人去外乞食,让孙陀罗难陀把饭送到精舍来。


这夫妻俩很恩爱,孙陀罗在难陀手心吐了口口水说:「要是口水干了,你还没回来,就不用回来了!」当然,难陀无法做到口水干之前赶回去,所以到佛精舍以后被佛强令剃度。然而难陀出家以来,心猿意马,思念其妻,常垂热泪。


佛为了度他,领他去散散步,「难陀啊!」佛指了一只猴子:「你看看,这只猴子好看?还是你老婆好看啊?」难陀讲:「当然是我老婆好看嘛!」佛当下把他带到天上去,又看到一大群天女,佛就问了:「你们这群天女在这里,怎么看不到你们的主人啊?」


那些天女讲:「我们的主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弟,叫孙陀罗难陀,等他百年之后升天,就是我们的主人。」佛又问难陀:「天女好看还是你的孙陀罗好看?」难陀答道:「肯定是天女好看啊!」这小子是不是喜新厌旧啊!天人福报很大呀!一个天子可以配八万四千个天女。从此孙陀罗难陀开始修人天福报。


有一天佛又领他去参观地狱,看到两个小鬼在一堆柴火旁边懒洋洋打瞌睡,难陀问道:「你们这两个懒鬼,这么自由没人管啊?」两个小鬼也很有道理,说:「没事的,佛的一个弟弟叫孙陀罗难陀,现在还在人间,等他上天堂的福报满了以后堕地狱,下油锅。


我们现在提前把柴草准备好就可以了。」难陀一听,从头顶冷到脚后跟,说:「哎呀!上到天堂以后还要下来受苦」。佛说:「当然了,叫六道轮回嘛。」从此孙陀罗难陀才安心修道。


富楼那弥多罗尼子

 

「富楼那」是父亲的名,译作「满」;「弥多罗尼」是母亲的名,译作「慈」,后面再加一个「子」,叫「满慈子」。在其它经典里讲满慈子,就是讲富楼那,他在十大弟子中「说法第一」,所以《法华经》后面的授记无比殊胜。他的讲经说法第一之因缘,叫我们感慨万分。


富楼那在因地修行听到人家讲经说法非常羡慕,轮到自己开口呢,心里想的嘴巴讲不出来。为此发下大誓,我在来生来世一定要做讲经说法第一人。


他不是发空愿,所以不管听谁讲经,跪在那里一动不动,由于这个因缘,他不仅成为当代佛弟子说法第一;而且是九十亿诸佛法中,都是说法第一;也是将来的贤劫千佛法中说法第一。

法华之家

微信号:QQfahua

您身边的善知识!
智慧.慈悲|公益的佛学平台
小编微信| wanzhujs

往期精选善知识

在公众号菜单页面切换聊天模式后回复下面文章前

红色数字即可接收相应文章

800:不孝父母,拜再多佛也无益

801:前世情人讨债化作人面疮,因果不虚,轮回可怕,阿弥陀佛。

802:震惊!放生的鱼集体排队表演谢恩,你绝对不敢想象!

803:看堕胎婴儿如何跟着父母 (虐心)

804:31岁美女博士临死前的自拍,震惊全国!

805:七种不能杀,可惜我们以前不知道呀!

806:两青年砸蛇后车祸惨死,一领导默许后经商巨亏!

807:老人去世前请了这只流浪狗吃顿饭,结果狗狗居然

808: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福报吃完(建议大家都看看吧)

809:一位打蛇人吃蛇变蛇的因果报应!

810:一个女子的奇怪梦境(看懂的人有福了)

811:9岁来报恩的女孩,让上亿人泪奔!

812:邓丽君轮回转世?泰国16岁少女轰动中国

813:写给正在为钱而愁的人们

814:三世因果经,所有人必看必收藏!

815:天天喊穷的人会有这些果报,看完就明白了

816:在终南山遇到的神仙

817:这就是我不吃肉的原因:暖到哭的瞬间!

818:生死轮回真是太苦了!请看这个真实的轮回故事!

819:16种花样饺子包法,送给爱吃素的您

820:打蛇杀龟的残酷报应

821:等了三百年才等到了与母亲的缘

822:学佛人不吃葱、蒜、韭菜、圆葱等五种菜,是什么原因?

↓↓↓点左下角↓↓↓阅读原文 进入楞严论坛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